谐振腔与波导器件广泛存在于光电系统中。一百多年来,这些系统被认为受制于一个基本极限:能量存储的时间反比于它的带宽。这个规律是在1914 年由K. S. Johnson发现的,一百多年来从未被挑战过,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一直据此来设计和构建光学、声学和电子器件系统。
2017年6月,中美学者在《Science》合作发表了“Breaking Lorentz reciprocity to overcome the time-bandwidth limit in physics and engineering”(打破洛伦兹互易性以克服物理和工程中的时间带宽极限)的研究结果,从打破洛伦兹互易性入手,提出了突破谐振系统时间-带宽极限的实现路径。打破洛伦兹互易性的技术方案就是采用时间非对称的谐振系统,即含有磁光材料的混合谐振腔/波导系统。系统非对称的程度越高,超越“极限”的程度也越高。
院友、南昌大学研究员沈林放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,学院郑晓东研究员是文章的共同作者。这一研究成果将对新型电子及光子器件和系统的开发具有深远影响。著名科学新闻网站PHYS.ORG以“A 100-year-old physics problem has been solved”为题进行报道,并引发了大量关注与讨论。
表彰对象:沈林放,郑晓东
入选理由:为提升公司光学工程学科声誉做出突出贡献,获得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